当前,全国各地陆续迎来高温酷暑天气,防暑降温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在人员高度密集的高校校园里,如何保障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平安度过炎炎夏日,引发了广泛关注。
尽管多数高校已开启暑假模式,但留校学生数量依然可观。部分学校尚处于春季学期收尾阶段,学生们正紧张应对期末考试;有些学校开设了暑期课程,学生们依旧需要按部就班地上课学习;还有不少学生为了全力备战考研、考公,或是为了方便写论文、实习、求职等活动,选择留校生活。
极端高温天气的到来,无疑是对学校工作能力的一场大考。近日,有网友表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的期末考试因高温炎热天气暂停。该校工作人员介绍,学校期末考试已经开始几天了,有的学生已经考完了,有的还剩两三天结束,中途因高温暂停期末考试,下学期开学后再接着考。
据报道,该校教室和学生宿舍都安装有空调。但是,因为学校所在的山东省日照市很少出现如此极端的高温天气,校方还是作出了暂停期末考的决策。这种以人为本、灵活应变的决策方式,值得点赞。
事实上,尽管这些年不少大学大力改善校园居住条件,越来越多的学生宿舍装上了空调,仍有部分高校的防暑降温设施较为匮乏。由于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的影响范围明显扩大。就连人们印象里夏日凉爽宜人的东北地区,现在也频频面临高温酷暑的考验。
倘若学校的基础设施无法有效抵御高温,采取应急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提前安排学生放假,保障宿舍电力稳定供应,暂停或调整户外实践活动,开放配备空调的体育馆、报告厅等场所供在校人员临时休息过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这些应急措施哪怕看上去有些仓促,甚至缺乏日常的秩序感,却能切实帮助在校人员渡过酷暑难关。
当然,呼吁高校采取措施应对极端高温,并不是说每一所大学都要像山东这所高校一样改变原有教学计划,而是期待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在校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不仅是学校搞好后勤服务的责任要求,也是践行大学精神、提供人文关怀的题中应有之义。
大学校园人员构成复杂,除了学生和教师这两大主体,还可能有工勤人员、退休人员、职工家属,以及临时入校参观、办事、交流、访学的各类人员。可以说,一个大学就是一个“微型社会”。高校应对极端高温天气,也要关照“容易被忽视的角落”,给校园的每一处都送去凉意。
在有的高校,工勤人员的生活居住条件较为简陋。针对这一情况,学校有必要通过更新设备、发放防暑物资、合理安排轮休等方式,给默默为校园运转付出的工作人员创造更舒适的环境。暑期往往是社会公众参观高校的高峰期,学校不妨提供免费冷饮、开放纳凉场所,让怀揣大学梦想的人们感受到高校的温暖与善意。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社会真实感受的事实。从长远看,高校防暑设施的建设标准和配套投入,绝不能再沿用过去的标准。各大高校唯有高度注意这个问题,下决心改善校园条件,将安装空调等设想落到实处,并提前制定适应气候变化趋势的教学计划,才能在极端天气来临时从容应对。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