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老电影《地道战》里的这首歌,唱出了抗日战争期间,英勇的中国人民通过地道战与日寇斗争的精神。近日,记者奔赴单县,踏访湖西地道战遗址,了解当年的抗战故事。
单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6月27日,酷热难耐,单县朱集镇张寨村内一片静谧。张寨始建于明代,因张姓地主在村四周筑造寨墙而得名。这里曾是单县早期党组织活动的中心。
张寨村内有一处院落,为苏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目前正在修缮。大门外立着多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中共湖西地委旧址、中共苏鲁豫区委员会旧址、中共鲁西南工委旧址、中共单县县委旧址、苏鲁豫边区根据地旧址、团结日报旧址、抗日自强小学旧址、张寨抗日自卫团训练班旧址。一个个名字,无声诉说着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
展开剩余83%湖西位于鲁苏豫皖四省结合部,因地处山东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以西而得名。单县是湖西区的中心,曾是湖西区党委、专署、军分区所在地。从1937年鲁西南工委进驻张寨村起,至1953年湖西地区撤销,鲁西南工委、苏鲁豫区党委、湖西地委大部分时间都在张寨一带活动。
1936年春,共产党员张子敬在张寨一带以教书行医为掩护,秘密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建立了单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张寨党支部。他以张寨为中心拓展工作,迅速发展了50多名党员,陆续成立了十几个党支部。
党支部相继成立后,张寨成为湖西抗日斗争的基地,张子敬的家也成了抗战指挥部。1937年11月,中共鲁西南工委建立后移驻张寨;同年12月,中共单县县委在张寨成立,张子敬任县委委员,1938年任县委书记。他的革命生涯一直延续到1997年逝世。
用生命构筑的地下长城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人仰马也翻……”老电影《地道战》中的这首歌,唱出了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人民通过地道战与日寇斗争的精神。抗战期间,张寨与附近村庄的群众,用血汗和生命挖掘了一条条地道,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钢铁长城。
“这座做饭用的灶台,当时其实是一个隐蔽的地道出入口。”讲解员指着一座灶台说。由于地道正在修缮,记者只往里走了一段,只见地道曲曲折折,暗藏玄机。“湖西地道呈网状分布,张寨与黄楼、张花园、芦集等近10个邻村相连,覆盖方圆约12平方公里。”湖西地道战的简介上这样写道。
地道内设施完善,有群众安置处、作战指挥室、弹药库等。地道的出入口一般设置在灶膛内、牛槽及碾盘下、水井和田野里的坟墓中。1937年,中共鲁西南工委从济宁金乡县耿楼移驻张寨后,为便于隐蔽,当地军民开始在驻地开挖地道,之后逐步扩展成地道网络。
湖西地道战是从地洞、地道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持续建设,地道由最初一家一户的地洞,逐步发展到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道网。地道内设干道、支道、明碉暗堡、掩体和隐蔽室,敌人来扫荡时,男女老少都能进地道转移,部队和民兵则可利用地道与敌人周旋。
建设地道、开展地道战,是人民游击战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作战形式在属于平原地区的湖西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湖西各县在“一手拿枪,一手分田”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挖掘了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地道网,形成了坚固隐蔽的地下长城。据张寨村老人张保民介绍,当时村民家家都有地道口。
1943年秋,日军调集万余兵力,对张寨及周边村庄进行铁壁合围,烧杀抢掠。广大军民把土洞地道改造成家家户户相通的多口地道,用墙壁、柴草、锅台、水井掩护洞口,开展了几十次地道战。至今,张寨村还有老人吟唱抗日战士赵德荣打日寇的“顺口溜”:“村干部老赵把守地道,嘡啷一枪,打死个日本兵,得了一把枪……”
荡气回肠红军亭
“这座红军亭建于2018年,亭下立有红军碑,它记载了十六位在单县战斗生活了大半个世纪的老红军的故事。”张寨村党支部书记陈莉介绍。
这些老红军大多来自江西、福建、四川等南方省份,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屡立战功,后来因伤病留在张寨生活。
当年养伤期间,湖西的群众把他们当作亲人,舍生忘死掩护他们。敌人来了,群众冒险帮他们躲藏;有的不慎被敌人抓去带路,老百姓争着把他们换下来。
湖西人民给了老红军第二次生命,又帮助他们在当地结婚成家。他们逐渐改变了口音和生活习惯,成了地地道道的单县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从不居功自傲,一直扎根基层,怀着感恩之心,想方设法回馈湖西人民。
朱树是十六位老红军之一,江西赣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曾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营长,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后来,他随六八六团来到湖西,新中国成立后留在了单县张寨。村里给朱树分了土地,他跟着群众学种地,很快掌握了种地技术。他乐于助人,自己买了一辆自行车,却始终没学骑,而是供全村人有急事时使用。这辆自行车被群众称为“全村骑”。
宋金标是山西省潞城县人,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屡立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谢绝了组织安排的职务,回到张寨村。他说:“这里是我战斗十多年的地方,有我生死与共的战友,有给我第二次生命的百姓,我要回去报答他们。”宋金标后来担任张寨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架桥修路、下地劳作。他是二等伤残军人,体内留有弹片,行动不便,却照样带领群众耕种土地。他经常早起三更去,晚归满天星,每天沿着河堤走三十多里地,一年拾粪十五万斤。老百姓说:“当年杀敌是英雄,今日积肥是英模。”采访中,记者在单县红色湖西教育基地见到了从宋金标骨灰中取出的十多粒弹片。
高锦文是山西孝义县人,1936年参加红军,1939 年随部队挺进鲁西,战斗时多次负伤,被评定为一级战残,曾多次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1953年,高锦文因脑部残存弹片压迫神经,丧失说话能力,但他仍十分关心张寨村,用手比划着指挥村里群众打机井、架电缆、修公路、疏河道。每年冬天,高锦文都要买几千斤煤炭,村里谁家缺柴烧,就到他家拉。周边群众生活困难时,都找他借钱,他有求必应。1990年清明节,高锦文让老伴推着他到湖西革命烈士陵园看望牺牲的战友,当天晚上就去世了。县里按照高锦文的遗愿,把他安葬在了张寨村。遗体运回张寨途中,十几个村的群众列队为他送行。
如今,这十六位老红军都长眠在湖西这片土地,他们的名字刻在红军碑上,他们的事迹永远留在人民心中。
发布于:山东省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