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乌兰察布日报
最初踏入教育行业时,我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立志要把毕生所学传授于我的学生。那时我意气风发,站在讲台滔滔不绝,在学生的注目下,讲了一节又一节课。看着他们那直直盯着黑板的穿透力,我一度以为那就是对自己教学热情的最高回馈。直到一次学生考试成绩的集体下滑,我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并质问自己,作为老师一味输出知识等待学生接纳,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吗?教育只是“教”吗?这几个问题那段时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反复涌现,扰得我心烦意乱。
一次偶然教研交流座谈培训,我从中受益匪浅。那之后,我才明白耕耘在教育这块土地,我之前的教学方式可谓是徒劳,我必须做出改变!
改变的第一件事,我要明白“教”“育”的真正内涵。教育这两个字从来是不可分开的。只一味“教”,就背离了最初育人实质。育人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让学生“成长”才是教育最初本心与最终的期盼。
改变的第二件事,我要明白“教师”角色的转变。我不能继续做那个讲台上“倾囊相授”的角色,而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引导者,由浅入深地设疑,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课堂知识的探疑之旅。
改变的第三件事情,放低自己的姿态,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教育”是一场师生双向奔赴的聚会。这场聚会的磁力效应,是源于彼此内心真诚的交流。教师要接纳学生参差不齐的现实,走近他们的生活,以朋友的角色去开导排解他们生活的烦扰,去鼓励他们可以做得更好。
改变的最后一件事,关注孩子们心理健康,让孩子们在阳光教育下接受阳光教育的温度。“教育”不再是过去的“戒尺”,更多的是要给予孩子们心理关注,让他们在阳光的教育下,健康快乐自由而恣意地生长。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它却成为我生活中的乐事儿,现在,我正以新的角色奔赴这场与孩子们炙热的聚会。并真正体会到韩愈所说的那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参考文献:
①《师说》:韩愈
②《给教师的建议》:【苏】B.A.苏霍姆林斯基 著 杜殿坤 编译
兴和县第一中学 温锐霞 陈晓丽
[手机扫一扫]
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