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请留步!”当这句带着敬意的呼唤响起,我们的目光应当穿越时空,望向1984年收复老山战役前的那片南疆热土——那里,长眠着一等功臣、侦察英雄耿志华烈士,一位用24岁青春,为山河无恙点燃微光的战士。
1959年,耿志华出生在普通家庭,成长于和平年代的他,却在青春正好时选择穿上军装,奔赴边疆。彼时的南疆,硝烟渐起,对越反击战的炮火中,侦察兵是行走在刀尖上的人——他们要潜入敌阵摸清火力部署,要在密林中与敌人周旋,每一次任务都是与死神的博弈。而耿志华,便是这支部队里最勇敢的“眼睛”。
1983年,距离收复老山战役打响仅剩数月,耿志华主动请缨参加一次关键侦察任务。他带着战友深入敌军阵地前沿,在丛林中潜伏数日夜,忍着蚊虫叮咬与饥饿,一点点绘制敌军工事图、标记火力点。就在任务即将完成回撤时,他们不幸遭遇敌人巡逻队。为了掩护战友携带情报安全撤离,耿志华毅然转身,用自己的火力吸引敌人注意。密集的枪声中,他的身影在草丛中穿梭,为战友争取了宝贵的撤离时间,自己却不幸中弹,倒在了那片他誓死守护的土地上。
这一年,他年仅24岁,成为收复老山战役前牺牲的第一位侦察英雄;这一年,他的一等功勋章,是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最高荣耀。当战友们带着完整的情报回到营地,当这份情报为后续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时,没有人会忘记,那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年轻身影——他本可以和同龄人一样,在家乡过着安稳的生活,却选择把青春献给了保家卫国的使命。
如今,四十余年过去,南疆的硝烟早已散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但耿志华烈士的名字,不该被岁月尘封。他就像一颗永不褪色的星辰,照亮着后来者的路——告诉我们,所谓“岁月静好”,是有人曾在黑暗中负重前行;所谓“山河无恙”,是有人用生命筑起了屏障。
“青山有幸埋忠骨,山河无恙慰英魂。”同志,请留步,让我们向耿志华烈士献上三朵鲜花:第一朵,敬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第二朵,敬他“舍生取义,掩护战友”的担当;第三朵,敬他“以身许国,无怨无悔”的忠诚。这三朵花,不仅是对一位烈士的缅怀,更是对所有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们的致敬——他们的名字,永远刻在祖国的山河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
需要我结合对越反击战中侦察兵的作战特点,或是补充耿志华烈士牺牲后战友的回忆细节,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吗?
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