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日清晨,唐贤美正在为丈夫整理军装,眼中含泪,心中却无比自豪。几个小时后,丈夫秦基伟将以阅兵总指挥的身份,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下。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恢复国庆阅兵,巨大的压力落在这位将军身上。
此次阅兵来得不容易,1959年后,我国没有举行过一次国庆阅兵,经历经济困难、时局动荡,起起伏伏中,已经没有精力再搞大规模阅兵了,这件事被搁置在一旁。
1984年,一切都不同了,改革开放进入第6个年头,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人民解放军也今非昔比,潜地导弹、地空导弹、中远程导弹一个接一个地问世,是时候让世界看看新中国的进步与实力。
谁来担任这场重要阅兵的总指挥呢?中央的选择让很多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选择了秦基伟将军。接到任务那天,他就明白了肩头的分量,24年没搞过阅兵,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板可抄,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换做一般人,可能会如坐针毡,秦基伟就是有挑战困难的本事,他立即召集相关同志,一遍遍地研究方案,反复琢磨各个细节。为了更好地准备,秦基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阅兵村!”什么叫阅兵村?就是专门建一个训练地,让所有参加阅兵的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训练。
展开剩余60%这在阅兵史上从来没有过,甚至有人质疑这样做的必要性,秦基伟对此信念坚定,要么不搞,要搞就搞得最好。事实证明,这一想法是对的,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官兵们在阅兵村里朝夕相处,训练效果大大提升,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这次阅兵要展示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中国自主研发的,28种武器装备中,有19种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各种远程的、洲际的战略导弹。这些宝贝疙瘩,哪一个出了问题都不得了,为了盯紧每一个环节不出错,秦基伟天天都顶着巨大的压力。
时间一天天过去,所有人都紧绷神经,加紧练习,10月1日,上午10时03分,邓小平在秦基伟的陪同下,开始检阅部队。10时23分,雄壮的进行曲响起,阅兵分列式正式开始。
海、陆、空军仪仗队护卫着军旗,率先进入天安门广场。接下来是18个徒步方队,步伐整齐如一;428辆战车组成24个机械化方队,驶过广场;94架战机在空中呼啸而过……
真正让全场沸腾的,还是战略导弹方队的出现,9辆大型牵引车,载着中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战略导弹,缓缓驶来。这些庞然大物一出现,广场上的人们先是静默,然后爆发出震天的掌声和欢呼声。
观众们人热泪盈眶。十里长街沸腾了,海外华人也沸腾了。中国拥有了保卫自己的能力,再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脸色了。
这场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装备最新、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次阅兵,也让秦基伟一夜之间成为焦点。四年后,他被任命为国防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84年的那张照片,拍下了唐贤美为丈夫整理军装的温馨画面,那天早上,作为妻子的她其实很紧张,但看到丈夫坚毅的神情,心里就踏实了许多。平凡日常里,家人的温情,也能给予彼此无穷的力量。
发布于:浙江省炒股平台入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